重慶碳惠通平臺交易中心重慶碳中和經驗
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切,必須要向前看。只有創新,再創新,才能釋放出經濟的強大內生動力。從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重慶地區生產總值從1.16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2.79萬億元、十年年均增長9.2%,成績的背后,正是經濟改革創新釋放出的“合力”。
由重報集團與兩江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
據悉“2021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新增了“2021重慶經濟改革創新案例”獎項,聚焦在加快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中,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突破。在這份成績單里,從政府到企業,貢獻有加,創新了重慶樣本。碳中和下的重慶經驗 當下,全球范圍內都在推動碳中和。我國也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構建新的能源體系和碳交易市場極為必要。一個綠色金融的重慶樣本由此而生。它就是“碳惠通”平臺。 這也是全國首個集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功能為一體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包括重慶紅酒酒莊,平臺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主管、重慶征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征信”)負責運營。
2021年碳惠通上線
“碳惠通”平臺是重慶市核證自愿減排量進行確權、交易登記的重要基礎設施,已成功搭建包括綠色交通、低碳社區、資源節約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場景。“碳惠通”平臺目前已開發減排量質押交易、預質押交易管理、回購式交易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并與多家金融機構共同推出相應的金融產品,對我市綠色金融的推動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021年10月“碳惠通”平臺正式上線,約半年時間,平臺已登記54家企業,核證自愿減排量累計成交33宗,累計交易量約250.24萬噸,交易金額達到5512.40萬元。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已入選由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評選的“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2年全國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同時受邀作為典型案例參加生態環境部2021歐亞經濟論壇生態分會、綠色低碳發展智庫(GDTP)“碳中和”系列研討會,向世界傳播低碳環保“重慶經驗”。
新能源汽車也是推動“碳中和”策略的重要一環。重慶汽車產業總產能接近400萬輛,已形成“1+10+1000”的優勢產業集群。而按照計劃到2025年,全市智能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100萬輛。長安深藍、阿維塔、塞力斯等本土新能源汽車廠商不斷崛起,重慶這一目標的實現有望提速。其中,2025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0萬輛;到2030年,銷量達到100萬輛,全產業鏈上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成為中國自主新能源第一企業。
營商環境創新提升重慶速度
沒有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就無法提升改革創新的成功率,這是重慶政府上下一致的認知。于是,“群眾少跑腿”、“最多跑一次”成為近年來重慶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目標,而各級政府也在千方百計達到優化營商環境的目的。2018年,北碚區被確定為全市唯一的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幾年來,北碚區堅持把惠企紓困作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包括重慶紅酒批發市場,建立健全“三個一”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市場主體量質齊升。
來源:渝商會